四川苗木
◆ 小葉樟的生物學特征
您當前的位置 : 首 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信息

小葉樟的生物學特征

2020-11-17

小葉樟屬濕中生禾本科植物、喜濕潤,也能在幹燥生境中生長;喜溫暖,但能耐寒冷,適應範圍較廣。在濕潤的草甸、沼澤化低地,都能良好發育。石質山坡、丘陵也能適當生長。在東北北部、中部、三江平原、鬆嫩平原的低濕地、丘陵山地以小葉樟為建群種組成雜類草的沼澤化草甸。經濟價值重要。


小葉樟耐寒性強,冬季-40℃能安全越冬,不耐幹熱,36℃時生長遲緩,37℃以上或有幹熱風,小葉樟則萎蔫。花期遇到持續高溫,妨礙受粉,降低緒實率。


在東北黑龍江流域、三江平原,4月上中旬小葉樟開始萌發,發芽溫度為4-6℃,溫度6-8℃,苗期能耐-5-8℃低溫。5月下旬至6月上旬,土壤表層溫度在10-12℃時旺盛生長,6月中旬緒實,8月下旬至9月上、中旬形成越冬草地上部枯葵。


小葉樟為喜光植物,日照充足,生長旺盛,結實率高。反之,生長纖細、易倒伏。在林下易黃化。


小葉樟喜生於低濕,地下水位高的濕地,浸在水中的根節,能產生水生根和根壟,節間膨大,有貯氧的功能,生長期間耐澇。根係發達,能耐一定的幹旱,但長時間幹旱葉片卷縮萎,但隻耍遇雨,又會恢複生長。


小葉樟.png


小葉樟主要分布於黑土、草甸黑土、沼澤化草甸土。具發育良好的根係和根莖,可以形成根莖層。在低溫和通氣不良的條件下,有機物質積累,促進土壤的沼澤化。小葉樣最適宜生長在pH6-7.5的中性至弱酸性土壤中。pH為8時,則發育不良,植株低矮,葉色變黃,草叢稀疏,長期處於營養生長狀態,植株不能生長。小葉樟也不耐鹽漬化土壤。


小葉樟有垂直根莖。著生須根和腋芽,靠近地麵的越冬芽的下層芽為潛芽。潛芽可以代替越冬芽萌生新株。根莖可以分生新的根莖,呈白色,產生新的幼芽,發育成新的植株。根莖的再生力強,切斷後,也可萌生新枝,迅速恢複草叢。


小葉樟的生育周期,隨分布地區的水熱條件而變化。在黑龍江中南部約需190-210天,北部和西部為150-170天,高緯度地區生育期短,光照時間長,能開花結實。

標簽

最近瀏覽:

地址: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福集鎮萬寶村六組14號

手機:13340787366(陳先生)

15883063858(陳先生)

郵箱:553203411@qq.com

Q  Q:553203411

網址:www.sharpteethpress.com